家住安徽省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的俞宋桃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山剪刀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俞宋桃所在的后山村一直有手工制作剪刀的历史传承,俞宋桃15岁起便开始学习剪刀的制作技艺,35...[详细]
时间:2016-11-18 11:07
查看:1514次
标签:非遗传承剪刀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云南大理喜洲镇周城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久负盛名。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步骤包括绘制图案、制作图样版式、印花、扎花、脱浆、染色、漂洗、拆花、晾晒等,其...[详细]
时间:2016-11-16 13:47
查看:2908次
标签:非遗传承白族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纺织行业
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龙泉沈广隆剑铺始于1885年,是浙江省龙泉县唯一一家“子承父业”一脉相承的中华老字号宝剑生产企业。...[详细]
时间:2016-11-01 10:45
查看:4830次
标签:龙泉宝剑老字号非遗传承工匠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
砖雕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时期的临夏砖雕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项传统技艺,也是中国砖雕艺术的七大流派之一。2006年,临夏...[详细]
时间:2016-10-18 10:52
查看:1885次
标签:非遗传承砖雕装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蔚县南留庄镇白河东村一带是青砂器的发源地,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青砂器是熬中草药、烧水、做饭、煮肉、热酒的上好器皿,用它煎煮食物不仅不变质,而且不变味。用青砂壶烧水水好喝,热酒不...[详细]
时间:2016-10-12 13:54
查看:6117次
标签:手工艺青砂器青砂壶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阳节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重要历史遗产,其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价值值得世人尊重。重阳节在长期的发展中,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发展出了敬老爱老的重阳节新主题,而这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直至...[详细]
时间:2016-09-26 15:47
查看:766次标签:重阳节尊老敬老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人家
“一河永定,一门敞开;千年滋养,万流入海。”日前,由门头沟区政府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北京永定河文化节”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推出包括“西山雅集”在内的多项品牌文化活动。...[详细]
时间:2016-08-23 11:12
查看:449次标签:永定河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年一度的“圣朗贝尔行进”在这里举行,数百名军事及历史爱好者身着200多年前的服装,再现了拿破仑军队行军的场景。...[详细]
时间:2016-08-17 10:18
查看:1958次
标签:拿破仑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利时历史重现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地坑院是豫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远古时期人类穴居的延续,由于居民向地下挖坑掏窑洞居住,地面上只有树木农田,所以出现了“见...[详细]
时间:2016-08-11 10:22
查看:4186次
标签:四合院民居建筑窑洞非物质文化遗产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是,北京昌平有位大夫,很多一瘸一拐的病人在他手底下一分钟就能活蹦乱跳。此治疗方法就是祖传张氏正骨,它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期节目带您一起去拜访张氏...[详细]
时间:2016-08-08 09:36
查看:544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张氏正骨祖传伤筋动骨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篇报告主要讲的是老北京饮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一达老师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研究北京文化大概有40多年了。说到北京的吃,也就是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北京人,他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地激动,“...[详细]
时间:2016-07-15 13:49
查看:9301次
标签:刘一达老北京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家
餐饮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刘一达老师理解至少包括八个内容:第一,原料的加工;第二,烹饪的技术;第三,菜品的名称;第四,器具;第五,礼仪;第六,陈设;第七,环境,有背景音乐;第八,门脸...[详细]
时间:2016-07-15 09:04
查看:583次
标签:老字号餐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北京宣讲家
这篇报告主要讲的是老北京饮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一达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研究北京文化大概有40多年了。说到北京的吃,也就是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北京人,他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地激动,...[详细]
时间:2016-07-15 08:54
查看:1381次
标签: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家文化传承
在队员提问环节,队员王怡然询问了近些年花锣鼓的需求人数的变化情况。唐主任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近些年木贡村对于花锣鼓有需求的人数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唐主任说到,演奏花锣鼓是一种乡俗,至今在当地仍然很盛行,花锣鼓队伍的需求人数与入葬的老人的至亲数量密切相关。...[详细]
时间:2016-07-07 11:19
查看:769次标签: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简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介绍,为了培养非遗面点传承人,便宜坊集团2014年9月与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务管理分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冠名办班协议,开展了工学交替活动;2015年9月,“冠名班”引入讲师,吴华侠主要讲授都一处的小吃制作;黄小辉教同学们锦芳、锦馨的清真小吃制作;郑建华则负责天兴...[详细]
时间:2016-07-05 11:32
查看:706次标签:老字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点
生于1937年的天津蓟县皮影雕刻艺人张奎,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从11岁起和哥哥随父亲从事皮影工作,68年来一直以雕刻皮影为生。...[详细]
时间:2016-06-06 10:25
查看:2221次
标签:皮影戏皮影文化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就现状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极为堪忧,形势不容乐观。...[详细]
时间:2016-06-03 14:07
查看:401次标签:堂吉伟德保护方言北京话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8日至12日,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将在天津美术馆举行,包括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剧等在内的11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将亮相。本次联展以“非遗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包括展览展示、专场演出、“新皇会”展演等三个部分。...[详细]
时间:2016-06-02 10:51
查看:403次标签:京津冀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北京丰台区王佐镇有一个叫“怪村”的地方,这里的太平鼓表演十分有名。怪村太平鼓动作小巧,感情含蓄,节奏明快,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准和艺术价值。其内容多取自村民日常生活,表演中散发着浓...[详细]
时间:2016-05-20 09:06
查看:262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太平鼓怪村米粮屯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省广宗县柳编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广宗县有近百位柳编艺人,每年生产各种柳编产品6万多个,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省市。广宗柳编所采用的柳条柔软易...[详细]
时间:2016-05-11 16:17
查看:1109次
标签:非遗传承非遗保护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