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者在二十多年潜心求学的历程中,跨越文史哲等学科,为创新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后又在多种工作历练中,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为丛书出版创造了实践条件。...[详细]
时间:2025-03-12 16:28
查看:510次标签: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文艺创作新闻舆论
今天,在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观照下,我们要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有关现代化理论、现代化范式的运用。我们要对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进行学术性建构,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详细]
时间:2024-12-30 14:21
查看:646次标签: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学术研究学术性建构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史记》记载了自上古皇帝时代至西汉汉武帝年间三千余年的历史,其治史宗旨与编纂思路开创史学无数极则,滋养历代史家灵思,故经千年而生机勃发。...[详细]
时间:2024-10-12 14:23
查看:1849次标签:《史记》学术研究《〈史记〉精华十五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高端论坛(2024)”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详细]
时间:2024-08-09 10:05
查看:481次
标签:陈来经典阐释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全球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高端论坛(2024)”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认为,现代中国诠释学的...[详细]
时间:2024-08-08 10:06
查看:377次
标签:干春松阐释学诠释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高端论坛(2024)”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深圳大学国学院景海峰教授认为,古典不意味着是一...[详细]
时间:2024-07-31 10:18
查看:336次
标签:景海峰经典阐释学哲学社会科学古典创构学术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评论了枚乘的两篇上书,即《文选》卷三十九所载的《上书谏吴王》和《上书重谏吴王》,曾被视为典范性的作品。
...[详细]
时间:2024-04-29 14:36
查看:874次标签: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学术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评论了枚乘的两篇上书,即《文选》卷三十九所载的《上书谏吴王》和《上书重谏吴王》,曾被视为典范性的作品。
...[详细]
时间:2024-04-29 14:36
查看:74次标签: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学术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详细]
时间:2024-04-29 13:58
查看:119次标签: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史学术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对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和讨论呈现出热度不断上升的态势,产生了一批理论水平和学术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为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详细]
时间:2022-09-08 16:04
查看:905次标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史理论研究学术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彰显中国在全球思想价值链的地位上升。全球思想价值链重塑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持续加大“一带一路”研究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智库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持续提升“一带一路”学术研究质量,是当前中国学术界、智库界的重要任务。坚持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详细]
时间:2022-03-18 15:55
查看:712次标签:“一带一路”学术研究全球思想价值链智库建设
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需要从“破”当前学术评价中的各种“唯”之乱象开始,为“立”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契合科研产出规律、促进学术发展、体现学术本质的学术评价体系扫清障碍、奠定基础。既要破除数量、效率崇拜,又要破除人才帽子、学术头衔崇拜,还要破除SCI、...[详细]
时间:2021-06-25 11:27
查看:309次标签:学术评价学术研究学术成果
新时代,书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篇章,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更好体现学术的时代性。...[详细]
时间:2020-02-03 13:28
查看:521次标签:陈华兴谢长安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
从学科形成机理看,由于学术研究的不确定性和学者自由研究的相对独立性,推动学者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为学科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学者的学术研究前沿往往代表了未来学科发展方向。但是,学术研究并非完全就是学科。因为,学科是在学者学术研究过程中,截取...[详细]
时间:2019-09-17 15:52
查看:510次标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
论文搞短平快,创新性成果少,缺乏团队精神,迷信所谓学术权威,崇信洋教授洋成果等。这些现象会让学术生态“滋生病菌”。“舍得了功名,耐得住寂寞,坐得稳冷板凳”,这是中国地质大学殷鸿福院士给当代学术开出的“药方”。今年夏天,84岁高龄的他不顾35摄氏度的高温,奔波于...[详细]
时间:2019-08-23 09:33
查看:356次标签:殷鸿福学术研究生物地质学学科体系科学教育
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姓党在党校教学上的集中体现,用“学术”讲好党的“政治”,是党校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本分和政治使命。...[详细]
时间:2019-08-20 13:17
查看:767次标签:刘中学术研究讲政治
今年99岁,潘先生依然没有辍笔,他研读70多年的译著《权利斗争论》将于今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潘汉典学术精品集》也将于年内面世。诚如潘先生自述“是一位勤奋的学者”,在一本本书之间,在每一次笔尖的起落中,不变的是书生报国的拳拳之心。...[详细]
时间:2019-04-23 09:09
查看:442次标签:爱国情奋斗者学术研究潘汉典
国有国魂,族有族魂,民有民魂,培根铸魂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详细]
时间:2019-03-08 08:59
查看:549次标签: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明德引领风尚
文艺也好,研究也好,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人民的利益正是文艺创作、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
时间:2019-03-06 09:12
查看:373次标签:文艺创作学术研究以人民为中心
站在图书收藏单位的立场,上面的看法不会是他们乐于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但我相信,对古代典籍来说,最好的、真正的保护就是使用。从根本上说,使用的意义也高于保藏。...[详细]
时间:2018-09-03 15:26
查看:419次标签:蒋寅古籍保护学术研究